股票在线配资平台
靠谱股票配资 七牛云赴港IPO:裁员40%也未能挽救连亏局面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靠谱股票配资
华夏时报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近日,我国最早音视频云服务平台之一的七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七牛云”)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正式登陆港股市场。
我国云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云服务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内卷”加剧。在此背景下,尽管七牛云缩减了近40%的员工,但依旧未能改变连年亏损过亿元的局面。如何在巨头的挤压下生存,成为七牛云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我国云服务厂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还体现在技术创新、服务质量、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平台分会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科技伦理工作组成员高泽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云服务市场中,客户对服务质量和价格都非常敏感。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在品牌知名度、服务质量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往往难以与大型云服务厂商抗衡,因此客户获取和留存难度较大。
三年亏超7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七牛云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云计算及数据服务提供商,其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MPaaS(音视频平台即服务)产品以及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两大板块。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算,七牛云是中国第三大音视频PaaS服务商,市场份额为5.8%,按2023年ApaaS所得收入计算,七牛云是中国第二大音视频APaaS服务商,市场份额为14.1%。
在一级市场,七牛云曾备受资本的追捧,经纬创投、启明创投、CBC资本、淘宝中国、云锋基金、张江高科等知名投资机构先后押注。其中,淘宝中国更是通过E轮融资成为七牛云的前五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17.69%。不过,自2021年7月以来,七牛云的融资便陷入停滞,未再有新的投资者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中国背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云服务商之一。
招股书显示,七牛云向阿里云提供PaaS解决方案服务,包括APaaS及MPaaS,同时也从阿里云采购云服务及电子设备。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向阿里云销售金额分别为3090.1万元、1063万元和42.1万元;同期,从阿里云采购的交易金额分别为3.74亿元、1.36亿元和3739.8万元。
招股书显示,为了降低供应商集中所带来的运营风险,七牛云从2022年开始不再直接向阿里云采购服务及产品,而是从市场上向其他供应商购买阿里云所提供的类似服务及产品。
七牛云表示,其与阿里云自2017年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年来对彼此的运作、质量控制及具体要求相互了解。阿里云有能力以可靠方式向其提供产品及服务,且条款不逊于市场上其他供应商,这将确保公司业务运作顺利。因此预期未来将继续购买阿里云提供的产品及服务。
财务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71亿元、11.47亿元和13.34亿元,在2021年公司创下营收高峰之后,此后两年均未能实现突破。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13亿元和-3.24亿元,3年累计亏损7.57亿元,且亏损规模有扩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七牛云的亏损并非个案,已经上市的青云科技、金山云和UCloud,也同样面临盈利艰难的困境。
“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普遍处于常年亏损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还需要承担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高成本。”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往往缺乏像大企业那样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
持续亏损的七牛云近年来一直在缩减成本。其整体销售成本已从2021年的11.8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0.54亿元。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的员工人数从631人减少了241人至390人,也就是说,近两年七牛云裁掉了近40%的员工。
除持续亏损外,七牛云在核心业务上,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迹象。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MPaaS实现收入分别为13.7亿元、8.75亿元和9.75亿元,其中2022年收入同比下滑36%;同期,这项业务的占比分别为93.1%、76.3%和73.1%,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客户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七牛云MPaaS客户平均贡献的收入从2021年的1.99万元骤降至2023年的1.06万元,几乎腰斩。同时,MPaaS业务的客户保留率也从2021年的72.1%下滑至2023年的67.6%,两年下降4.5个百分点。
云计算市场“内卷”加剧
在当下的云计算市场,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已形成“割据”之势。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94亿美元,同比增长8%。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继续主导市场,共占71%的市场份额。其中,阿里云以36%的份额大幅领先,华为云市场份占19%。
“我国云服务市场中第一梯队占据较大份额,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型企业拥有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同时也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云服务市场。”郑磊表示。
郑磊认为,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由于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的限制,难以与这些大型企业相抗衡。但是,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机遇,比如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中提供更专业的云服务。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SaaS和MaaS打开了更大的垂直应用空间,第三方云服务可以避开公有云领域的重投资,专攻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和服务,在特定的商业应用场景打出一片天地。
高泽龙也表示,随着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巨头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它们对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挤压效应,主要体现在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没有生存空间。通过差异化竞争、聚焦特定行业或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仍然可以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高泽龙说。
近年来,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2023年,阿里云率先打出了最高降幅达50%的“第一枪”,随之,云厂商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腾讯云紧随其后,宣布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也随之宣布,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
2024年2月,阿里云再次宣布,中国区全线产品降价,部分产品价格最高降幅达55%。京东云也不甘示弱,随即便宣布开启比价活动。京东云在官方声明中表示:“随便降,比到底!我们继续全网比价!击穿低价!再低10%!”
“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服务市场的普及和发展,但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高泽龙表示,由于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往往难以承受长期的降价压力。这可能导致它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在竞争之下,AI的发展推动了云服务进入新的阶段。Canalys分析师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头部的云厂商已经意识到,仅通过降价无法持续推动客户支出的增长,还需要提升其服务的竞争力。他们现在正将重点转向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内的创新与合作,作为差异化战略,旨在吸引和留住客户。云厂商正在积极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为特定行业需求开发定制的AI解决方案。”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26.1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增长了58.2%。大模型一方面驱动了生成式AI应用的探索创新,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传统AI应用的落地。
在高泽龙看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逐渐落地应用,云服务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AI和大模型为云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它们也要求云服务提供商具备更高的技术实力和更强的服务能力。未来,能够提供高性能计算、大规模数据存储、智能化分析和应用创新等能力的云服务提供商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目前,领先的云厂商正专注于将AI与云计算深度整合。今年7月,阿里云推出了AI助手“晓颖”,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库和决策支持功能,实现了任务的自动化学习与执行。数据显示,阿里云AI产品的付费用户数量已创历史新高,季度增长率更是高达200%。今年6月,华为云也发布了最新版本的AI大模型——盘古5.0,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参数配置,灵活满足客户的各种训练需求。
七牛云也开始布局AI技术对音视频的推动产生的新需求。七牛云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随着AI、AIGC、VR/AR等新兴技术逐渐被使用,音视频作为重要媒介,必将助力新兴技术云落地。2023年以来,音视频APaaS行业已经开始探索使用AIGC。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将AIGC技术融入其音视频APaaS产品,以增强其产品功能和效率。
在打造AIGC能力方面,七牛云计划加大投入3D内容生成平台,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易用性和内容生成效率。同时计划在3D创作和渲染方面更多地采用AI技术。七牛云表示,为了加入AIGC技术,公司仍需投入研发,预期研发费用可能继续增加。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模型时代,云服务商需要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智能应用的需求。此外,云服务商还需要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融合,提供更加丰富、智能的云服务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还可以关注细分市场和垂直领域,为特定行业和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云服务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靠谱股票配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